传统的制法,地道的口味,手工元宵现做现卖,口感新鲜,为民众的年味增加甜蜜。 韩俊媛 摄
这让几代人念念不忘的传统味道,是传统手工元宵制作手艺人吴百中坚守了30余载的情怀。传统的制法,地道的口味,手工元宵现做现卖,口感新鲜,为民众的年味增加甜蜜。
“磨粉、做馅料、沾水、滚制,少一步都不行。”吴百中介绍,手工元宵制作看着简单,其实是个技术活。“要想元宵好吃,首先得把馅做好。”
“经过炒制的芝麻、花生等捣碎,和白糖一起放入盆中拌成馅料,再制成馅块儿。”吴百中说,自己磨面,不加任何添加剂,这样做成的元宵在沸水里越煮越香,吃起来松软、不粘牙,甜度适中,馅足汁多。
不同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元宵品种,吴百中制作的传统手工元宵主打黑芝麻馅和五仁馅,馅料全部由他手工制作,每颗元宵都馅料饱满,一口咬下去能清晰看到其中的材料。
“随着时代的发展,元宵制作工艺逐渐实现全自动机械化,虽然市面上的元宵种类越来越多,但传统手工元宵还是备受大家青睐。”每年,吴百中从正月初二就开始现场制作、售卖手工元宵,“一天能卖500袋左右。”
“舍不得丢弃这门老手艺,希望将传统美食文化发扬光大,把传统的味道传承下去。”吴百中说,手工元宵承载着几代人儿时的记忆,吃着传统手工元宵,更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。(完)
和青藏高原“谈恋爱”?这位青年科学家与冰川“共舞”****** 编者按:“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......”每每听见这首歌曲,人们的脑海中,都会浮现出火车驶向美丽的青藏高原的景象。洁白的冰川、巍峨的高山、多样的植被,无不令人心之向往。在青藏高原做科研是什么样的感受?《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》栏目采访了三位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青年科学家,一起听他们讲述那来自远古的呼唤,看清青藏高原“家底”。
“这好像是一种产生恋爱的感觉” 对于张强弓研究员来说 在青藏高原做科研 足以让他怦然心动 作为一名研究冰川的青年科学家 他长期在海拔5400米以上的地方 与冰川“共舞” 那是研究岩石、植被等领域的科学家们 步伐的终点 却是他的起点
张强弓介绍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 无论是气候变暖、变干 还是变冷、变湿 它都会用外观的变化和运动 指示气候
同时冰川也是大气的“记录者” 大气的干湿沉降 会一年又一年沉淀累积 如树木的年轮一般 通过钻取冰川的冰芯 能够分析层层指标 从而得知过去的大气环境变化
冰川 就像是一座“档案馆” 站在“世界屋脊”的张强弓 正沿着前辈科学家的足迹 翻开冰川所留下的 一段段“记忆” “拼凑”出远古的信息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导 演 蔡 琳 拍 摄 刘晓倩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光明网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